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的教授,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金融学博士,曾在美国加州大学任教,新泽西州民间企业任职,并担任大学行政领导;专长领域为可持续金融、影响力投资、普惠金融、企业社会责任等。
国际知名的教学案例库里,一直欠缺国内的影响力投资案例,以致高校教师在相关课程上只能使用欧美案例
作为任何行业的领头羊,为了推广发展,号召参与者,常须做出一些绚丽的宣称,描绘美好的愿景。宣称影响力投资能重塑资本主义,放在这个背景下来理解或许比较合适
金融科技可以较好解决ESG投资现阶段在数据获取和信息提取方面的问题
相比于“求同”,对于ESG评级“存异”,洞察评级分歧背后的真正原因,并明智地选取运用,方为可行之道
决定投资人资产配置的终极理由,应与个人偏好有关,其中除了利己导向的金钱性动机以外,还有利他导向的非金钱性动机
ESG投资的初衷并不全是为了收益,更不是为了超额收益,而更多是受到价值观驱使,通过投资来达成超乎收益的一些社会目标
我们肯定特斯拉在科技上及商业模式上所建立的范式,但在它市值登顶、引领风骚的同时,也必须沉淀下来思考ESG问题
唯有能在盈利与社会良心之间权衡兼顾的企业,才能获得社会最高的认同
“ESG类ETF”内核是ESG指数。唯有ESG指数编制合理、透明、有效,其“ESG类ETF”才能获得认可,并为投资者提供合适的风险暴露